闽南农历七月的重要节日:厦门普渡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道教中则叫做中元节,而在民间则称鬼节、七月半等,我国闽南地区的家家户户在这个节日到来时有“做普渡”的传统,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闽南农历七月的重要节日--厦门普渡节。

  老一辈人介绍,过去在厦门民间,一年中仅次于春节、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其实并不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而是农历七月的“普渡”。

  按照闽南的说法,农历七月是鬼月,阎罗王每年在这个月会将***中的无主鬼魂放出来,到阳间享用民间的祭祀,初一打开***门,直至三十才关上。在这期间,大家按照所在的街道或村落,根据约定俗成的日子轮流做“普渡”,敬祭亡魂,希望这些亡魂能够早日脱离苦海或轮回转世。

  而上世纪80年代的厦门港、美仁宫和江头一带,农历七月十五之际还要“吃普渡”,更是到处杯盏交错,欢声笑语,各家各户摆设酒席,亲朋邻里互相宴请,客人邀请的越多越光彩,越有面子,张家吃完到李家,不是过年,胜似过年。

  或许会有人说,约定俗成的日子轮流做“普度”,无据可查,但其实还真有,1932年出版的《厦门指南》中有列入市区普度区分日期表。坊间还有“二三西边,二四后保,昨天请,今日讨”的说法,不过到了今天,基本上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当天祭拜了。

  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闽南家家户户会准备好多三牲五礼,然后在家大门口朝门对着天公,朝室内对着土地公和观音菩萨。一般都是用八仙桌(正方形)为好,

  然后桌子上摆放着三牲(猪肉、家禽、鱼肉)、各种吃的、大米、面条米粉之类的也要,白酒也是不能缺少的。有的人家的祭品,还会有一匹马。

  “普渡”时,一般是等到下午4—5点就开始点香和烧金,最后放炮。而据说旧时“普渡”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要挂一盏灯,从初一开始,一直长明到三十才熄,谓之“普度灯”,现在多数人已不挂了;有些人直接在门口拉个电灯,到了天黑插上电。

  厦门人中元节拜祭普渡的常用祭品包括五香,炸枣、芋头球、发糕等,同时它们也是厦门街头巷尾特有的美味小吃。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厦门民间做普渡的习俗渐渐淡了,但在一些老厦门心中,普渡仍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如今在中元节这天,厦门一些寺庙(比如南普陀)或者宗祠也会举办普渡仪式,集中祭拜。在八市或者一些老城区里面,也都还有着中元节当天祭拜的习俗。现在大家多住在高楼中,祭品不能放在大门口,就都放在家里的佛龛前。

  而相比起早些年的祭品,现在人们普渡时用的祭品种类更丰富了,口味也更符合现代人的选择,一些有可能污染环境的祭品如香烛、纸钱等,也逐渐被环保的鲜花所代替了。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