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从哪里学起,阴阳平衡是基础

  易经以易象为纲,以阴阳为大要解经,的一本着作,是伏羲,文王,孔子等着名大师异同追求的一门术数,也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想要学习易经,那必须先入门,本期的易经入门带你去了解易经入门从哪里开始学起。

  易经入门从哪里学起
  据传说《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着,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撰《易传》。《周易》之始作于伏羲,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但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

  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演易而穷究天人之理,变伏羲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并将八卦推广而为六十四卦,又属之以辞。易经入门从哪里学起周公赋予爻象以爻辞。最后孔子作《易传》。此经于是灿然大备,伏羲、文王、周公、孔子这四人史称“易经四圣”,而《周易》也成为后世阴阳五行哲学之圭臬!

  1、《易经》之中含有四个圣人的智慧,《易经通注》云:‘发四圣之精微,衡诸儒之得失,斟酌于象数义理,折以大中,非儒生株守专门、斤斤一家者所能窥见万一。’四圣首先是伏羲(伏羲亦称牺皇、皇羲、太嗥、太昊、包犠,史记中称伏牺。伏羲相传其为人首蛇身,注:其实这个说法不对,应该是人首龙身,民族一直是龙图腾。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易经入门从哪里学起晋初名将杜预注:“太嗥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命官。)与其妹女娲成婚(当然这个也是传说),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易经入门从哪里学起(其实伏羲是真正的道家的创始人,人首蛇(龙)身即是‘道字’的原型。只是关于他的大多是传说,当时尚无文字嘛,所以后来着有《道德经》的老子顶了他成为道家始祖!)其一画开天,创立了先天八卦,但是因当时尚无文字,所以先天八卦只是图形符号。

  2、而后是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农耕社会的需要作后天八卦,又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做卦辞。

  3、下来是文王四子周公(旦)作爻辞,(或为对爻辞加以润色、修正、增删,使之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和更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更认同此说法。)就是赋予每一个爻所指之意,六十四卦每卦6个爻,所以共384条爻辞。

  4、最后是孔圣人作系辞即《易传·系辞》,又称《十翼》,是对经的解释。所以《易经》在传统经典中的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易经入门要先学什么”平衡“是指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如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这种消长运动往往不易察觉,或者变化不显着,事物在总体上仍旧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此时就称作”平衡“。阴阳就在这种运动变化中,生生不息。但任何一方太过盛或太过衰,破坏了”阴消阳长,阳清阴长“的动态平衡,就会引起机体的不适。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学说还认为,阴和阳之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寒饮中阻患者本为阴证,但由于某种原因,寒饮可以化热,即为阴证转化为阳证。易经入门要先学什么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征变化,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但如果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得以恢复,病情又可出现好的转机,可见阴阳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

  阴阳转化主要是指事物总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孰主孰次就决定了这一事物当时的主要特性。事物内部阴阳的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处于消长变化之中,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转化一般都出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往往表现为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物极必反“,这里的极,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顶点。这个是促进转化的条件。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