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西调拥有哪些独特的艺术魅力

  永年西调是清朝咸丰年间,由山西上党梆子传入永年后而形成的一个独立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渗透了永年当地方言和冀南音调,同时大量地受到了京剧及河北梆子、平调、乱弹、丝弦等地方剧种的影响,兼收并蓄而独具特色。那么就来了解,永年西调拥有哪些独特的艺术魅力。

  永年西调属板腔体,唱腔旋律结构完整,富于变化,多用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贯以大幅度的下行阶进,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板式繁复多样,成本成套,长于表现高亢、激昂、奔放的感情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永年西调擅演朝代大戏,场面宏大,常演的传统剧目有二百多出,好多剧目为西调所独有,且行当齐全,表演粗犷、豪迈、简练、朴实,乡土气息浓厚。

  永年西调具有很强的包容与创新能力,在借鉴京剧、昆曲等剧目优点的过程中,它也将自身丰富多样的表现力体现得淋漓尽致。除题材、剧本多样外,剧中人物、冲突或矛盾的对立因素也让它展现出多样的表现特征。

  永年西调的包容首先体现在它的板腔体特征上。与其唱腔、旋律等特点联系在一起的,是它与上党梆子一样的唱段和旋律,即采用了民族五声性的徵调式。乐句主要采用上、下两个对称部分的形式,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唱段主体,然后再通过对节拍、节奏、速度、装饰等诸多因素进行变化,最终形成不同的板式特点、唱腔风格。

  其次,包容之美也体现在演出的角色与行当中。永年西调也吸收了上党梆子中须生、净角、青衣和武小生等角色的唱腔特点。所不同的是,永年西调主要以红脸门为主,男腔的音色善于表现高亢、激昂的情绪,风格较为粗犷,而来自陕西秦腔与山西梆子的音调虽然也适宜演出这种风格的剧目,但没有永年西调灵活多变。

  其三,永年西调与其他剧种一样,原来也少有或没有女腔角色,而且戏份单薄,自诞生以来一直没有形成影响力。直到20世纪中期,永年西调才开始出现李爱珍、吴素琴等一批最早的女演员。从此永年西调中加入了女性唱腔段落和角色,并在借鉴其他声乐艺术表演特点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女性的唱腔特色与表现力。

  最后,永年西调的包容之美还体现在伴奏乐器上。永年西调主要的伴奏乐器有弦乐、打击乐两大类。弦乐中主要以传承自京剧、秦腔等剧中的二胡、三弦、中阮为主,此外还根据地方戏的特点,增加了地道的自制民族乐器头弦锯琴,其琴竿较短,琴筒粗长,用楸木或桐木掏成,传统用皮做弦,采用五度定弦,内6外3。二把弦为土制京胡,内3外6,相辅相成,高亢激越。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