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活动有这么多,你知道吗?

  蒙古族是一个潇洒奔放的民族,这里的人们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大家都会骑马摔跤,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安家,真的是做到了以天为盖地为庐……整个中国,过得最自在的应该就是蒙古族了吧。小编是非常向往这种生活,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蒙古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8个比较出名的蒙古族节日吧。


  1、春节
  蒙古族的年节主要是春节,蒙古族称过“大年”。古时候,蒙古族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蒙古族崇拜蓝色和白色,将蓝色代表自己民族,将白色视为纯洁、吉祥、神圣的象征。“白节”、“白月”,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日,搞清洁卫生。腊月二十三日以后,就准备迎春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当年生长的公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夜,家家户户熏羊头,煮羊蹄,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人们纷纷向老人、长辈敬“辞岁酒”,围坐火塘吃饺子。

  2、兴畜节
  每年正月十六日,从事畜牧业的蒙古人,要为牲畜举行仪式,称为兴畜节。有的地方日期不固定,选在正月至清明前的某日。这节日起源很早。这天人们把所有的牲畜集中到一起,查看牲畜的膘情,研究接羔、接犊的安排,并给种畜挂五色绸带,请喇嘛念经。大家围坐在一起敬酒祝福。设锅灶,备佳肴,大家共进餐。然后举行文体活动,显得很热闹。

  3、打谷场节
  蒙语称为“乌图如模塔里呼”。这节可能是从兴畜节演变而来的。在东部从事农业的巴林旗等蒙古人,常在打谷以前择吉日举行,对打谷场上使用的工具都要擦一下,并诵念祝辞,用各种食品供祭,从事打谷劳动的人要叩头,然后互相敬酒聚餐,最后进行各种文体活动。

  4、打马印
  打马印是蒙古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节或端午节前后举行。在节日这天骑手们每套住一匹烈马,便有执印者在马的左胯骨的中心部位,打一个印记。届时,人们在指定的草场燃起簧火,挑一名德高望众、骑技精湛、烙技娴熟,通晓马性的牧人执印。参加套马的骑手一字排列,然后有人向他们敬献哈达,表示祝福。这时印横在火中烤红,高呼打印开始,众骑手个个横杆立马,把马群团团围住,顿时人呼马嘶,蹄声雷动,场面异常壮观。观赏套马的人,不仅来自草原,四面八方的群众都有,使观赏者大饱眼福。蒙古族的姑娘们也趁机选择情人,而这也正是小伙子一展自己套马技艺的关键时刻。

  5、鲁班节
  鲁班节是居住在云南省南部通海县一带的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节期三天。现在的鲁班节,蒙古族村民均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外出的建筑工匠们无论路途有多远,都要赶回来在家欢度节日。人们把大殿里的檀香木鲁班像请出来,到各村游行一周。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宣扬鲁班功绩,十分热闹而隆重。同时,还有舞龙、跳舞、划彩船等,然后,汇集到广场唱歌跳舞,十分欢快。节期持续三天。此时,若有哪位工匠不回县城来过节,各村人会瞧不起他,认为他是个不敬师、不爱贤、不守礼义的人。节日后正是滇南农忙季节,开始收割小麦、油菜。直到翻田、耙池、插秧结束,工匠再外出干活。

  6、猎日节
  猎日节,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呼伦贝尔盟一带的蒙古族人民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传统节日。节日的当天,无论是天晴还是天阴,各村猎人都要按传统习惯,骑着马,背着枪,挎着刀,带着猎犬和“布鲁”(打野兽用的拐形小木棒,这是木制一斤左右重的打猎工具,投掷出打到猎物的概率很高),上山打猎。猎日进行围猎,要推举一名德高望重的好猎手当打大围的总指挥“阿宾达”。围猎开始,猎人分组从不同地方进入围场,从不同方向逐步缩小包围圈。中午时分就地野餐。下午围猎进人高潮。此时,猎物也逐渐集中,猎人也渐渐地集中到一块,比赛猎技,大量的动物成了他们的战利品。当他们兴高采烈呼喊着凯旋归来时,村民们便集中到村口,列队欢迎猎人们满载而归。

  8、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就是蒙古族庆祝丰收、游艺欢乐的意思。“那达慕”大会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是古老而神圣的,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达慕”大会,每年都在七八月间牧业丰收的黄金季节举行。这时,内蒙古草原,秋高气爽,风和日暖,绿草茂盛,羊肥马壮,一派丰收景象。牧民们身穿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带着丰收的喜悦,骑着骏马,领着骆驼队,赶着牛车,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那达慕”大会,上级和兄弟旗、县也派出代表团前来庆祝。

  小结:其实蒙古族这个喜欢热闹又豪放的民族,他们的传统节日远远不止这些。蒙古人民天性善战好斗,所以他们也很喜欢举办各种节日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比赛,在比赛中增进大家的友谊。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