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产地

  (1)皮影戏的产地

  1、中国传统的皮影戏的产地是陕西,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即陕西地区),兴于汉朝,盛于宋期,元期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极盛于清期的河北。

  2、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

  3、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2)皮影戏起源于哪个朝代

  皮影戏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兴于唐朝,在清代的时候达到了鼎盛。皮影戏又被称为影子戏,是一种用兽皮或者是纸板做出来的人物剪影并以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是中国民间古老是的传统艺术之一,在我国各个地区流传十分广泛。

  皮影戏起源于什么时候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皮影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的起源和汉武帝有关,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思念成疾,终日不理朝政,这个时候大臣李少翁制作了李夫人的画像,涂上色彩,在手脚出处装上木棍,入夜后请皇帝到帐中观看,汉武帝看后龙颜大悦,这是《汉书》中对于皮影戏的记载,也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到了元代的时候,随着远征和海路交往,皮影戏也先后传入了波斯、***、土耳其、缅甸、日本、英国等亚欧各个国家,到了清人入关到清末民初的这段时间,中国的皮影戏发展更是达到了巅峰,当时都已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大大小小的皮影戏影班更是比比皆是,在各种是喜庆的场合都能演出。

  皮影戏流派众多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广泛,又因为各地风土人情、民俗不同,于是在长期的演化中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比较常见的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等等,各地的皮影戏都吸收了各地戏曲、民间小调以及音乐体系的精华,表演极具民俗特色。

  (3)怎样才能让皮影戏传承下去

  皮影戏作为至今还流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戏曲剧种,应加以保护传承。然而,皮影戏的现状并不乐观,处于后继无人的危险境地。造成此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皮影艺人收入不高,而且没有保障。二是年轻人不愿意学。他们认为,皮影戏土气,不新潮,没什么用。学皮影戏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因而,造成了皮影戏艺人后继无人。若想让皮影戏传承下去,首先应将皮影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其予以保护,引起人们的关注。此外,***相关部门应抓紧做好保护和传承的工作,积极呼吁大家了解和学习皮影戏。

  (4)皮影戏的三大特点

  皮影戏,又叫做“影子戏”、“灯影戏”,也有叫它“驴皮影”的,因为制作皮影大多是用的驴皮,制作的步骤也很繁琐,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下来,一个灵巧生动的皮影人物才算完成了。白色幕布一拉,灯光一照,皮影表演艺术家们操纵着影人和着音乐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一个又一个趣味十足的民间故事……皮影戏主要有三大特点:

  1、流行范围广泛。

  皮影戏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等。

  2、种类繁多

  皮影戏的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影人的制作和表演技术都大同小异。影人的制作是先将驴皮、牛皮、羊皮刮去毛血,经过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再涂上桐油,然后再对皮影进行刻制上色,皮影人的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影人的部分一般分为头、身、四肢,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

  3、表演道具

  皮影戏的道具主要为影窗,一般的高度是3尺,宽度为5尺,高度最高不会超过4尺,宽度不会超过6尺,主要是以白纸来进行作幕,这样可以能够方便一个人进行操作,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同时还会用到油灯一盏,从而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