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比例法如何计算工时

一、产值比例法的基本概念

产值比例法是指根据某种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来计算其工时数的方法。通常,企业在生产一个产品的时候需要占用多个工序,不同工序的造价并不相同,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计算每个工序所需的工时呢?这时,产值比例法就派上用场了。简单来说,产值比例法就是根据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价值按照比例来分摊每一个工序所消耗的工时。

二、产值比例法的计算方法

假设一个企业在生产一款产品的时候,需要通过10个工序才能完成,每一个工序的生产工时如下表所示:

工序生产工时

------

工序15

工序26

工序37

工序48

工序59

工序610

工序711

工序812

工序913

工序1014

得到每个工序的工时数后,接下来就需要计算每个工序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所占据的比例。这时,需要根据每个工序的产值以及整个产品的总产值来计算出比例。如下表所示:

工序产值比例

---------

工序12,0000.11

工序24,0000.22

工序33,0000.16

工序41,5000.08

工序56,0000.33

工序67500.04

工序75000.03

工序82500.01

工序91,0000.05

工序101,5000.08

总产值18,5001.00

通过比例计算出每个工序所占的工时数,最终得出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工序生产工时比例分摊工时

------------

工序150.110.55

工序260.221.32

工序370.161.12

工序480.080.64

工序590.332.97

工序6100.040.40

工序7110.030.33

工序8120.010.12

工序9130.050.65

工序10140.081.12

总计

8.02

在上述例子中,整个产品的总产值为18,500元,通过对每个工序的产值进行比例计算,得出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工序的分摊工时,最终得出整个产品的总工时为8.02小时。

三、产值比例法的应用场景

产值比例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工程建设等领域,在以下场景中,产值比例法适用性比较高:

1.复杂产品制造:对于一个复杂的产品来说,其中包含多个工序,在使用传统计算方法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计算误差,而采用产值比例法,可以更准确的计算每一道工序所需的工时。

2.需要分摊成本的生产流程:有些产品的生产流程中需要使用多台设备或者多人完成,为了准确的算出每个设备或者每个人的分摊工时,可以采用产值比例法进行计算。

3.对成本控制要求高的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控制成本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而生产过程中的产值比例法,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每一道工序所占据的成本比例,方便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四、产值比例法的优缺点

产值比例法作为一种常用的计算工时的方法,不同的地方,其优缺点也各不相同:

优点:

1.精确度高:利用产值比例法能够更加准确的算出每个工序所需的工时,避免了单纯按照时间进行计算的误差。

2.直观:通过比例计算出每个工序所占的成本比例,对于生产管理人员来说更加直观的了解每一个工序的成本构成。

缺点:

1.难以适应变化:当产品的工序或者生产流程发生调整时,需要重新计算产值比例才能得出更准确的工时计算。

2.对数据要求高:正确计算出每个工序的产值比例需要有准确的数据作为依据,如果数据不准确,很容易导致计算出的分摊工时错误。

五、注意事项

在使用产值比例法计算工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准确的数据支持,如每个工序的生产工时和产值等。

2.不同品种的产品计算产值比例时需要分别计算,否则会造成计算误差。

3.及时调整产值比例,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