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礼仪详解:诵经后正确的回向方法

  说起佛家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今天小编不说这个,小编要说的是佛教礼仪。那么同学们对于这个佛教的礼仪又是了解多少呢?佛教礼仪一般分为三大类,藏传佛教礼仪、汉传佛教礼仪还有就是南传佛教礼仪这三大类,说道这里小编也就不多废话直接入正题。本章文章要讲的是关于佛教礼仪中诵经后正确的回向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所以佛经的数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们这里,最适用和最通行的,则有华严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心经等。

  诵经的起源,出于印度释迦佛的时代,因当时的佛经,既没有印刷本,也不用抄写本,都是靠著以口传口地口口相传,所以,要听佛的弟子们代佛说法,往往是听他们将所曾听过而已熟记的佛经背诵出来,自己要想熟记某一部佛经,也得下功夫把它背诵出来,到后来,诵经便成了学习佛法和宣传佛法的基本工作。

  但是,佛教徒为何要把某一部经,诵到烂熟之后,还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诵呢?这有两层理由。靠前是把佛经当作一面鉴察我们心行标准的镜子:凡夫难保自己不犯错,有时犯了错,尚不能知错改错,但当面对佛像,口诵佛经之时,就同听到佛在亲口说法来教诫我们一样,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策励修行。

  已经犯的过错,赶快改正,尚未犯的过错,决心不犯,已经修的善功,努力增加、尚未修的善功,立志去修。这像一位爱美的女士,闺房中有了镜子,出门时也要随身携带镜子,早晨照过镜子,偶一动作之后又要再照镜子,今天照了镜子,明天、后天、大后天,乃至明年后年,还是要照镜子,那无非是为要保持或增加她面容的整洁美丽而已。

  第二是将诵经当作代佛说法的神圣使命:佛法的主要对象是人,除人之外,六道众生之中,尚有天、神、鬼,以及少数的傍生或动物,也能信受佛法。所以,虽在无人之处,或在无人听懂所诵的经义之处,只要有人诵经,就有异类的天、神、鬼、畜,来听我们诵经。

  天、神、鬼三类的众生,以及部分的傍生,均有或大或小的神通,我们诵经之时,只要专诚,即能感应它们来听经。若你为你亡故的亲友做佛事诵经,你的诚意初动,你那亲友的亡灵,就已得到了消息,必定会如期前往听经。亡灵的灵性特别高,纵然在生之时从未听过一句佛法,死后听经,也能依其善根通解信受

  诵经最关键的是要用至诚恭敬之心来念,其方法是把每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不要去想经文之义,从头到尾读下去即可,这就是在修定,也是断除妄想的绝妙方法。引几段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开示。

  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汝能终身依此而行,其利益有不可名言焉者。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怨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优秀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怨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么行门,做什么功德,皆应回向。

  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现前见闻者,历劫及现世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诸天**圣众,本境山神、土地灵祗,无祀男女孤魂、流产堕胎之婴灵,及日常作务中所误伤亡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饿鬼众生、畜牲众生、天魔外道等一切罪苦六道众生,仰仗阿弥陀佛威神之力,消除无始劫来之一切业障、罪障、病障,忏除诽谤正法、轻毁三宝之罪业,断除一切无明烦恼,舍离一切外道邪见,皈敬佛法僧三宝,圆满诸福慧,圆成胜善根,安住大乘,明心见性,修学种智,自在往生极乐世界,圆证无上正等菩提。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回向涉及的面越大越好,而且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中有这样的经文:“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结束语】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回向之妙,能不信乎,“回向”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的道场里,每天做过早、晚课诵后,必定要“回向”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
北京文化靠前特色你知道多少?
佛家中所说的婆娑世界是什么意思
佛教礼仪文化讲解:过堂是什么意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