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礼仪文化讲解:过堂是什么意思

  说起佛家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今天小编不说这个,小编要说的是佛教礼仪。那么同学们对于这个佛教的礼仪又是了解多少呢?佛教礼仪一般分为三大类,藏传佛教礼仪、汉传佛教礼仪还有就是南传佛教礼仪这三大类,说道这里小编也就不多废话直接入正题。本章文章要讲的是关于佛教礼仪中过堂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过堂,指旧时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亦称佛门中的“吃饭”,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过堂。僧尼吃饭都要过堂,早晨、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梆)和葫芦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废寝忘食吃饭中间,如果需要添饭菜,应将空碗送到桌边,由斋堂服务员添,不可出声叫唤,碗筷应摆在桌边放齐。

  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搁在碗边上,表示他要对大众讲话;筷子放平,即不准备讲话。过去,大寺庙因僧众较多,多用“过堂”形式吃饭,并实行分食制。现在一般小庙,人数不多,多采用四菜一汤共食制。佛教主张过午不食,现已有改变,多数僧尼为了工作和学习,也吃晚饭,叫做“吃放参”。

  2009年3月28日正午12时,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千余名高僧大德及社会各界人士,进入五观堂,体验中国寺庙中的“过堂”仪式。此次“过堂”仪式是首次纳入世界佛教论坛。千余人一起“过堂”的场面前所未有,堪称壮观。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表示,“过堂”是出家人的每天三餐都要过的形式,体现了佛教的内涵,以后每届世界佛教论坛都将安排这一仪式。

  “过堂”即佛门中的“吃饭”,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五观堂内侧,一尊斜卧的金身弥勒佛笑呵呵地“看”着堂内众人。在悠扬的诵经声中,不分出家人和在家人,也不管是来自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都依序而坐,肃穆庄严。他们面前,3只青瓷碗摆放成“品”字形,另有香蕉1根,勺子1只,木筷1双。

  在众人合手低眉念诵“供养咒”的同时,数十名青衣僧人手持木桶,开始给众人分餐,一菜一饭一汤。按照佛门仪轨,众人静静进餐,不得发声。中国寺院除严格素食外,还根据有关戒律制定了相应的用斋过堂仪轨,这就是“二时临斋仪”,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释清远表示,参加“过堂”可以体验到佛教对生命自我和外在物质世界的认识。“‘过堂’是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主要体现了五个佛教理念:感恩惜福,慈悲平等,知足节约,内观自省,绿色环保。”他还透露,“过堂”仪式还准备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束语】“过堂”说的简单点就是佛门内的子弟们吃饭的时候做功课,同样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修行。这种仪式在在僧团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
北京文化靠前特色你知道多少?
万物平等,以佛文化角度看待人的贫富
消灾吉祥神咒注音,消灾吉祥神咒全文

其他文章